首先,來説説我以前是怎麼學鋼琴的...
先略過小時候的傳奇故事...很久很久以前遠在阿里山腳下的一戶窮苦人家)

為了讓自己能快速「合格」,我同時找了三位老師學習爵士鋼琴。每天晚上,我會到鋼琴酒吧錄下每一位琴師的演奏,回家時都已是半夜了。
在夜深人靜的鄉下,伴著一盞昏黃的燈光,我開始每日的例行公事:反覆播放、倒帶,直到聽寫完每一個音符。為了聽清楚每段旋律,我不斷調高耳機的音量,最後竟然把自己搞成了重聽...
我清楚,要在短時間讓自己變強,我必須有更科學的方法來整理資料並且訓練自己。
在那個沒有網路的年代,資訊的獲得是非常可貴的。我將不同老師的彈奏手法整理,並比對出其中的差異。我發現原來同一首歌曲並不拘限在同一種手法,而是無限種。

總結:彈奏的重點在於
1. 和弦應用的深度
一首歌的風格,可以從「兒歌」般的簡單,躍升為「經典和聲」的豐富層次,這完全取決於你對和弦的理解深度。我發現,這部分其實是個數學題,能透過計算得出最佳結果。我將這種方法稱之為「和弦編配優化」。
2. 伴奏的「排列邏輯」
你是否曾注意過,我們左手的伴奏方式,有高達九成的機會是「1-5-8度」的排列?如果你把自己彈奏的伴奏錄下來,就會驚訝地發現確實如此,但同時也苦於找不到突破的方法。
如果你將左手的節奏繪製成圖表,會發現我們還有太多種排列方式從未嘗試過。要讓自己達到「手到琴來」的境界,你必須開始面對各種不習慣的練習,並在每次彈奏新曲時,加入一種新的伴奏手法,讓自己擁有更多的選擇。
3.情感的表達
我發現很多人在彈奏歌曲時,儘管拍子和技巧都沒問題,聽起來卻極其生硬,毫無感情。
這是因為:歌曲源於聲音,而非樂譜。如果你只靠一張樂譜彈奏一首從未聽過的曲子,還原度可能連七成都不到。為什麼這麼說呢?因為旋律本身是一種自由的狀態,它不受限於樂譜上粗糙的格子,如八分音符、十六分音符等。
透過情感的連結,你可以讓旋律變成自己的吟唱,它不再受限於五線譜,而是源自你的內心。
因此,讓你的彈奏變成你在歌唱吧!學習更多的和聲與裝飾音,讓旋律更貼近你想表達的情感狀態。
4. 過門與空拍的即興應用
除了旋律(情感)、伴奏手法與和聲進行,你還需要具備處理**「空拍」與「過門」的即興能力。要知道,一個人的彈奏功力,往往體現在樂譜上沒有的內容。這些地方,正是即興彈奏實力的展現**。
我知道,現代人要騰出固定的時間學習鋼琴,已經是一種奢求!因此,我將課程精華濃縮成12堂重點課程。要參加這個課程,你必須具備兩年以上的鋼琴基礎,並且能認得**「C-Dm-Em-F-G7-Am-Bm-5...」**這些基礎和弦。
簡單彈
也可以不簡單彈
我每週平均只安排12至15堂線上課程。如果我們的時間能配合得上,那就來上課吧!期繳學員可以用預約方式排課,期限一年內。
上課時,你需要一台平板或電腦,以便清楚看到我這邊的樂譜。對了,前面還需要有一台琴!其他上課所需的東西,我會在課前發給你。
